位于臨安市苕溪北路的主會場,在簡短的啟動儀式之后,包括臨安市委書記張振豐和市長王敏在內的360余人走進苕溪,穿著雨靴、拿著垃圾鉗和蛇皮袋撿拾垃圾。與此同時,在臨安全市18個鎮(zhèn)街、298個村均同步開展清理行動,共計1.2萬人共同參與。
通過兩年多治理,臨安五水共治已經取得明顯的成效。166條河道每月檢測三類以上水質達到95%以上,四個出境斷面水質年均值達標二類水,優(yōu)于功能要求?;緦崿F(xiàn)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但是,還有難計其數(shù)的小溪小溝小渠小塘(小微水體)水質有待改善。小微水體大多位于村莊內部、百姓房前屋后,是水環(huán)境的“毛細血管”,與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密切。今年以來,臨安治水工作從“大動脈”向“毛細血管”擴展。
前期組織鎮(zhèn)街開展地毯式排摸,共排定了659個小微治水“伏擊點”,數(shù)量居杭州地區(qū)之首。已經初步整治的有240余處。其中村中池塘86座,已經有17座初步整治到位。
“臨安把對小微水體的整治確定為‘環(huán)境建設提質年’的重要內容,和裝扮‘三美臨安’的美顏工程。所以一定要舉全市之力,打好這場‘微治水’戰(zhàn)。”臨安市委書記張振豐表示。
除了河長和黨員干部齊上陣,臨安還要發(fā)動村民代表、好家風服務隊、義工治水服務隊、民間河長等民間力量,合力參與“微治水”活動,以樹創(chuàng)全民治水、共治共享之風。
“我們一定會精心打好這場‘微治水’仗,把‘環(huán)境污點’重新變成‘村中景點’。”臨安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微治水”完成后,臨安還將對小微水體示范點或清淤點進行后續(xù)綠化美化,制訂長效管護機制,將小微水體的管護保潔寫入村規(guī)民約,設立舉報投訴電話,“使它們一直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