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市場已經把可以賣的東西都搬到網上賣了,但比較遺憾的是國內舊物電商市場卻遲遲未能得到市場認可。當然,二手房、二手車、二手奢侈品等市場還算不錯,不過這些產品的特殊性不能放在舊物市場之列,我們該關注的是常規(guī)用品的舊物電商市場情況。
這兩天58二手被爆售假問題,看似不嚴重,但舊物電商行業(yè)這么發(fā)展下去肯定是沒有未來的,它需要一種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年輕的人的意識轉變或是一個關鍵的突破口。
市場價值:舊物電商舉步維艱,市場有潛力但缺少爆點在很多城市都有舊物市場,有的叫二手市場,有的叫跳蚤市場,意思都差不多,雖然隨著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這兩年有些地區(qū)二手生意越來越難做,但二手產品仍是有市場需求的,可為何這塊市場遲遲不能引起電商行業(yè)的興趣呢?
從人口數量來看,中國14億人口,舊物市場的潛力非常大,若每年有1%的人購買了1件舊物,就是1400萬價,平均每件單價以200元計算(價格太低了也不值得出售),年交易額也有28億,市場還是蠻可觀的。
可能見慣了電商幾十成百上千破萬億的交易額,看這不到30億的市場覺得根本沒有吸引力,但如今像舊物電商這樣的市場空白可不多了。
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舊物電商尚沒得到消費市場的廣泛認可,市場雖有潛力,但始終缺少爆發(fā)點,而且由于難題太多,很少有電商愿意碰這一塊。
問題一,舊物來源成難題,直接影響吸引力
首先,最基礎的舊物來源問題就是比較大的難題,由于缺乏舊物處置的意識,很多舊物在大部分家庭中并不被重視,有足夠空間的話可能會被遺棄至角落,空間不足的要么選擇丟棄,要么當廢品給賣掉,只有極少數個別的舊物才會想著能不能出售,但多半也怕麻煩而不了了之。
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限制了舊物市場的商品數量,舊物電商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尾效應,很多消費者去舊物市場就是為發(fā)現一些市面不再有售的商品,如果舊物數量不足將直接影響舊物電商的吸引力。
問題二,舊物消費意識不成熟,市場難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