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市民都應該把“垃圾分類”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并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在處理垃圾時,人人都要做一名垃圾分類的“有心人”,讓我們的垃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家”,從而既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中和鎮(zhèn)清江村的一所廢棄小學,經(jīng)過簡單的修葺,“變身”成為功能齊全、整潔干凈的垃圾分揀站——不僅設(shè)置了有毒有害垃圾室、可回收垃圾室等?!艾F(xiàn)在農(nóng)戶的垃圾分類意識都很高,給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敝泻玩?zhèn)村級垃圾分類減量分揀站負責人謝昌云說,在清江村,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人人參與、村民自治的新風尚。(3月18日《瀏陽日報》)
其實,世上本沒有什么廢物,包括各種垃圾,通過回收再處理,完全可以再利用。有的可用來做肥料和建筑材料,有的還可以用來發(fā)電。比如: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面碗5-7億個,廢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厥?500噸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chǎn)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后能結(jié)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采20噸鋁礦。可見,只要把垃圾進行合理的分類,垃圾就是寶物。
眼下,無論是在城市里,還是在各地農(nóng)村里,垃圾箱隨處可見,既有可回收垃圾箱、又有不可回收垃圾箱,還有有害垃圾箱。這些垃圾箱的設(shè)置,其主要目的就是便于廣大老百姓把垃圾進行合理的分類,使垃圾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既能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還能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可見,垃圾分類好處多多。
筆者以為,每一位市民都應該把“垃圾分類”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并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在處理垃圾時,人人都要做一名垃圾分類的“有心人”,讓我們的垃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家”,從而既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