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需求擴張但動力不足,投資下降,貿易量疲軟,債務高企。面對重重挑戰(zhàn),如何尋求出路?在3月25日下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問診亞健康”分論壇上,嘉賓們展開熱烈討論,紛紛建言獻策。
“我認為任何國家都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边@是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的開場白?!敖洕咝枰O計,需要按照國情來設計,對于全球或是區(qū)域,我們也需要整體性的策略?!彼载泿耪邽槔M行解釋,貨幣政策并不是為了解決經濟增長率下降、全球化沖擊、越來越快的技術革新等帶來的關鍵性結構挑戰(zhàn)而設計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fā)達經濟體愈發(fā)依賴貨幣政策,而非結構改革和財政政策。今天,如果要創(chuàng)造更高并可持續(xù)的GDP增長率、解決長期挑戰(zhàn),我們必須考慮它還需要與投資、一體化、政策協調和多邊合作相結合。
香港大學亞洲環(huán)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認為,面對全球經濟疲軟,各國政府、央行都采取了量化寬松、降息等各種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措施,但這些都不是自然增長?!巴ㄟ^體制方面的改革,減少一些政府干預空間和頻率,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需求帶來的增長才是自然的、可持續(xù)的?!彼J為,直面危機和嚴重問題,拿出決心和魄力,才能推進改革。
1980年至2014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9.7%,成為全球最大、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耙粋€體量如此之大的經濟體不可能長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長速度?!敝袊钲诰C合開發(fā)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樊綱說,“現在我們提出保持經濟平穩(wěn)增長、包容性增長,這是符合國情和市場規(guī)律的。如同中醫(yī),要治本必須找出根源。我們在經濟方面的改革也要尋根問底才能推動經濟健康發(fā)展。”
歐力士集團資深董事長宮內義彥從生產力主體對于經濟增長的意義角度分析說,我們不應該只看到GDP的增長,更應該重視社會的質量。“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要確保更多人能成為具有生產力的勞動者很關鍵?!彼J為,開展更多以職業(yè)培訓為重點的公私合營項目,提高勞動技能水平、讓失業(yè)或面臨失業(yè)的人獲得再教育機會可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保證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