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城管委辦公室獲悉,長沙今年將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計劃通過5年試點推廣,2020年至202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置。
試點:生活垃圾分四大類回收
記者從市城管委辦公室下發(fā)的《關于開展長沙市城區(qū)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看到,試點期間生活垃圾將分為餐廚垃圾(濕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大類進行回收。
其中,居民區(qū)、菜市場將試點以干濕垃圾“兩分類”為基礎可“N類擴展”的回收模式。在商業(yè)區(qū)、賓館酒店、文教區(qū)和辦公區(qū)則將試點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四分類”模式。
在昨日召開的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暨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工作會議上,市城管執(zhí)法局公布了2016年全市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10個街道(鎮(zhèn)),分別是:芙蓉區(qū)荷花園街道、東岸街道,天心區(qū)文源街道、青園街道,岳麓區(qū)咸嘉湖街道、望岳街道,開福區(qū)清水塘街道、秀峰街道,雨花區(qū)東塘街道、跳馬鎮(zhèn)。
據悉,試點街道(鎮(zhèn))將配置相應的分類回收垃圾桶,同時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正確分類丟棄生活垃圾。各區(qū)縣將按照統一標準加大環(huán)衛(wèi)基礎設施配置,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存放、運輸、處置等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完善分類收運體系。
現狀:全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長10%
據了解,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日均產生量7000多噸,且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長,唯一的生活垃圾處置場已不堪重負,傳統填埋方式瓶頸凸顯。
“過去,我們將各類垃圾混合收集,這樣看似簡單易行,卻增加了后續(xù)處理難度,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危害。”市政府副秘書長潘勝強說,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不僅將減少環(huán)衛(wèi)系統垃圾處置量,也是實現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最有效手段。
記者從市城管執(zhí)法局了解到,分類后,餐廚垃圾將由專用密閉容器收集至指定地點,再由聯合餐廚垃圾公司定時清運、再利用;可回收物則將由專用容器收集,由物資回收中心和環(huán)衛(wèi)部門定時收集、處理,有害垃圾將被運往危險廢物處理廠等。
計劃:2020年至2025年全面推廣
“長沙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將按照‘統一部署,分類試點,先粗后細,先繁后簡’的方式,探索完善城區(qū)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三大體系。”市城管執(zhí)法局局長鄧鵬宇介紹,今年至2017年為試點期,2018至2020年為試點推廣期,2020年至2025年長沙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全面推廣期。
根據城管部門前期調研,目前國內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分類標準不一,而清運、中轉和終端處理環(huán)節(jié)又缺乏相應配套。“垃圾回收、中轉、處置是一個完整統一的處理鏈條,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缺失,這也就需要我們在推動垃圾分類試點中系統施策,廣泛發(fā)動居民支持,同時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鄧鵬宇說。
據了解,長沙計劃通過5年的試點推廣,初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在全面推廣期力爭同步配套完成新的垃圾處理終端,最終形成行之有效、可供推廣的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處理模式。
相關新聞
本月起,小餐館“潲水”將實現集中收運
星辰在線10月14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唐朝昭)餐廚垃圾集中回收是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守衛(wèi)市民“舌尖上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記者昨日從市城管執(zhí)法局獲悉,本月起,長沙將全面開展針對小型餐廚垃圾的集中收運處置,確保今年內全市實現大中小型餐飲單位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
據悉,長沙現已基本實現大中型餐飲單位(15桌以上)餐廚垃圾集中收運。去年,城管部門還在開福區(qū)試點啟動了小餐飲單位餐廚垃圾“分散收集、集中轉運”的全覆蓋模式,每天對小型餐飲單位收集量達25噸,試點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