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了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同時重啟14天期逆回購,規(guī)模為500億元,利率持平于此前的2.40%。對于14天期逆回購重啟,市場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比如金融去杠桿、降溫債市,但主流聲音仍是央行通過增加逆回購品種來穩(wěn)定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預期,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據(jù)《證券日報》記者查證,央行此前最近一次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是在今年2月6日,規(guī)模1100億元,中標利率2.40%。再往前追溯,1月19日在7天期逆回購的基礎上增加了28天期品種,2月2日開始同時開展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也就是說,14天期逆回購僅開展了5期,就宣告暫停了。
在1月19日至2月6日這段時間里,央行搭配開展了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通過這種形式維護了春節(jié)前市場流動性的穩(wěn)定。
國泰君安徐寒飛認為,央行此時增加14天期逆回購操作,顯然是為了更好平穩(wěn)機構流動性預期以及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避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被動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釋放政策寬松的信號。中期來看,貨幣政策盡管不是穩(wěn)增長的充分條件,但也是必要條件。他強調,依靠公開市場操作去杠桿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行。
對于利用重啟14天期逆回購引導金融去杠桿的市場猜測,國信宏觀固收分析師董德志認為,市場對央行政策面意圖的猜測缺乏證據(jù)。在GDP、CPI、M2沒有出現(xiàn)根本變化前,不要擔心單純的債券市場去杠桿,因為債券市場的利率只是一個經(jīng)濟運行的結果。
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近幾日連續(xù)上漲,昨日已漲至2.0430%。這說明當前資金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從最近幾周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央行投放的資金基本都是覆蓋到期資金甚至是超過到期資金的,因此總體還是凈投放格局。盡管昨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但仍實現(xiàn)凈投放4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會小幅推升資金成本,但更多體現(xiàn)的是一種貨幣投放的結構性變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在14天期逆回購暫停之后不久,央行于2月29日傍晚突然宣布自3月1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
業(yè)界專家認為,雖然逆回購品種變化與降準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這透露出來央行對當前流動性狀況的判斷。現(xiàn)階段央行的主要任務就是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wěn)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如果市場流動性脫離了這一軌道,則意味著央行將動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