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啟動儀式現場,綠跡環(huán)保(合肥)公益咨詢中心創(chuàng)始人范士俊帶來了一個餐廚垃圾智能回收垃圾箱,垃圾箱一側安裝有刷卡機,還有非常明顯的廚余垃圾提醒標志。
據了解,試點小區(qū)的居民每戶都可以領到一張磁卡,還有一疊專屬二維碼,只需要將再生資源分門別類打包裝袋,在袋子上貼上二維碼,投入社區(qū)的回收垃圾箱中即可,在統(tǒng)計后,積分就會打入每戶的賬戶中。二維碼丟失或者用完,網上或者撥打客服熱線都可以索取。
如果有一些大件的電器或者紙箱等,可以網上或者熱線預約回收。據了解,同樣回收一斤報紙會比收廢品給的價格要高。
獲取積分后,可以登錄專門的積分商城,兌換一些話費充值卡、購物卡等,還可以兌換日用、洗護、清潔或者辦公用品。像一斤報紙可以兌換100個積分,一條毛巾只需要400積分即可。
“我們計劃將這種垃圾分類模式向全市推廣,今年希望能夠走上公交車,尤其是合肥地鐵下半年開通運行,可以走向地鐵站,走上地鐵”,范士俊表示,他們已經在和政府相關部門合作,下個月,合肥市一些小區(qū)中就會有他們投放的智能垃圾箱,投放垃圾的時候會有專屬的二維碼,掃描后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換取各類物品。具體的小區(qū)正在溝通中。
“還有一種模式就是環(huán)保創(chuàng)客團隊進駐社區(qū)的形式,每個社區(qū)10臺智能回收機器,有3-4平方米空間搭建一個社區(qū)服務站”,范士俊表示,以后不光是簡單的回收垃圾桶,還會有綠色生活服務站,提供一些社區(qū)電子信息服務、社區(qū)便民服務等。
不過,目前在合肥推廣垃圾分類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不小,目前試點的小區(qū)中,好的能做到40%左右的垃圾分類處理。